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自古美玉有美德,古人以玉之十一种美好品质,来比喻君子的美德。男子佩戴玉石,时时以玉的品德来约束自己,从而彰显自己的态度和君子风范,所以古语有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说起玉牌,大多数人首先浮现的就是一块长方形的玉料,正面雕刻图案,反面雕刻文字的玉雕款式。这种款式也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的玉牌款式,非常受文人雅士的欢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玉牌的款式就此一种。实际上在中国浩瀚的玉文化历史中,玉牌的形制可谓十分丰富,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几种紫绿玛瑙玉牌的样式和其历史。
玉牌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良渚文化时期,那时期的玉牌形制和饰纹都比较单一,形状以圆形和三角形为主,纹饰主要有龙首纹和人兽面纹,或者直接就是素面。三角形玉牌:三角形玉牌主要源自于良渚文化,整体外形近似扁平的三角形,大多用来雕刻良渚文化的标志——神人兽面纹。玉牌一般采用分割区域的表现手法,以使得神人兽面纹更加醒目。圆形玉牌:圆形玉牌同样起源于良渚文化,外观扁平,中间打有孔洞,玉牌的边缘一般会刻有龙首纹,当然也可以素面的。汉代是玉雕文化的高峰,玉牌的雕刻工艺出现了多元化特征,出现了用于赏玩或陈设的玉牌饰,主要刻有“龙面纹”和凤鸟、螭龙图案等。大多采用阳线、阴线、圆雕、凸雕等雕刻手法,还有少量采用镂空雕的手法,饰纹以兽面纹为主。方形玉牌:而方形玉牌自汉代就很流行,有正方形,也有长方形。这个时期的玉牌有大有小,主要以单面浮雕兽纹为主,背面则是光素无纹的。这种单面的玉牌在清代也非常常见,只是形状各异,包括椭圆形、芭蕉扇形等,多镶嵌于家具上。到了明清,玉牌最常见的形制是长方形,有些长方形玉牌为打孔穿线和兼顾美感,有牌头和牌身之分,牌头多为如意头、吉庆头和祥云头。除此之外还有圆形、椭圆形玉牌。形制本身不分上下,以整体设计和谐为美。此时玉牌的雕刻题材也丰富了起来,正面通常雕刻着山水草木、高人隐士和奇珍异兽等,背面则常雕刻诗文来映衬正面图案,有的还会刻上印章,最著名的当数明代的子冈牌,集诗书画印为一体。陆子冈玉牌:陆子冈玉牌是为了纪念一代雕玉大师陆子冈,陆子冈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太仓州人,因技艺超群,于明穆宗年间被召入宫,专为皇室琢玉。 陆子冈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对传统玉牌制作工艺进行了优化与改良,使其成为最为经典的器型之一。他首创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新型玉佩“子冈牌”,一改明代玉器的陈腐俗气。陆子冈玉牌形状以长方形为主,运用浅浮雕的手法,在玉牌上刻上文人的山水或诗人的词句,四周留白,边缘部分以及首部,运用阴线或者镂空雕刻上图案纹饰。陆子冈玉牌形成空、飘、细的艺术特色,颇具古意,所以非常受人们追捧。
到了现代,随着雕刻技艺的发展与传承,玉雕师们已不再局限于形制工整方正的古式玉牌,而是因地制宜、推陈出新,结合紫绿玛瑙具体的颜色和形状而雕刻出造型活泼、形状多样的玉牌。同时,现代题材与工艺的丰富也使得如今的玉牌不仅继承了古代玉牌的优点,还多有创新使得玉牌的艺术价值、审美观念更符合当代人。
一块小小的玉牌,方寸间集绘画、书法、雕刻、故事、文化于一身,赋予了玉石以鲜活的生命和灵气。它虽是方寸之间的艺术,但于方寸之间,可见乾坤之阔。
|